发布时间:2025-10-16 23:48:18    次浏览
今年4月《鄞州区推进农村环境卫生长效化建设行动方案》出台以来,鄞州区各镇乡、行政村积极落实长效化建设各种制度,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中,“行政村环卫网格化管理”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在90%以上的行政村得到落实,干部责任、保洁标准、群众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得到加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定责,职责公示激发村民监督热情。 全区18个涉农乡镇(街道)358个行政村以自然村为主体共划分了1216个网格,共公开设置监督牌 1306块,列明了以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的网格长,其他村干部承担具体责任的网格员和网格范围的保洁员以及保洁时间、保洁标准。在鄞江镇建岙村,圆形的监督牌醒目地设置在村中心,牌内监督内容一目了然,村民监督十分方便。村民对这一举措十分赞成,有村民说,过去发现脏乱差情况要找村干部好多次,现在村干部主动亮明了包干责任,一有问题就会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种将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的做法有效激发了村民群众参与清爽行动,自觉维护已有环境整治成果的热情。二、定人,日常监管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全区18个涉农乡镇(街道)358个行政村共指定了1342名环卫网格监督员。每个网格有监督员1-3名,以村干部为主体,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共同参与。在云龙镇王夹岙村,村主任除了抓好村务工作外,对包干网格范围内环境卫生负直接责任,每天都需要去网格内看一次、查一遍,有问题会在第一时间告知网格保洁员,督促其落实解决。这种“自己孩子自己抱”的工作模式厘清了农村环境卫生监管责任,解决了之前村内环境卫生“职责不清,监管不力”的局面。三、定标,质量标准群众说了算。 行政村环卫网格化管理,明确了村一级的保洁责任主体、保洁时间要求、保洁质量标准不明的格局。通过监督牌,保洁员姓名、保洁范围、保洁时间和保洁标准(“四无一机制”)等信息一目了然。保洁工作干得好不好,不再是仁者见仁的问题,村民可以对照标准直接给保洁员打分,有效杜绝了作业人员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在姜山镇和益村,被区级媒体曝光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后,村里进行了全面整治,村庄环境大为改观。村干部分工包干了网格管理工作,并带动了村民共同参与。日前,该村有一村民发现有人在整治过的地块偷倒垃圾,立即当场阻止并对重新发生的保洁不到位现象向保洁员提出改正意见,有效发挥了网格化管理“参与度高、灵敏度高”的优势。 (宁波文明网)